秋招找工作本来就够慌了配资炒股平台官方网站,结果骗子还扎堆出来搞事情。
最近某生物公司发了个声明,说有人顶着人家公司的名字,连公章都造假,给求职者发假的录用短信、邮件,要么骗你下不明 APP 做「测评」,要么让你去某个地方「面试」——
明摆着就是瞅准咱想赶紧找到工作的心态,准备骗钱或者套信息。
图片来源:网络
现在公司已经报警了,这事儿也得给大伙儿提个醒:找工作的坑可不止企业招聘这一块,高校那所谓的「编制」,甚至公务员、国企入职的机会,也有骗子盯着呢~
你看之前就有个骗子,谎称有「内部渠道」能帮人进公务员、国企、高校,收「打点费」「好处费」,愣是骗了 9 个人一共 300 多万!
图片来源:菏泽网警
事业编,说句真香一点都不为过。
可随着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,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全员聘用制或引入「预聘-长聘」制度,入职就直接获得事业编,越来越难。对应着,各种假编制大行其道。
最假的,是直接行骗。其实这早已不是新鲜事,十年前就有了。
图片来源:中国新闻网
现在更多是打擦边球的「假编制」。高校在招聘中用一些模糊字眼遣词造句,如「按事业编制引进」「逐步纳入学校事业编制管理」「享受事业编待遇」……
这让不少应聘者乘兴而来,可入职后才发现根本就是没编制,只能追悔莫及,直呼上当。
有三种比较容易被骗的编制,不能说不正规,但可能跟很多人预想的不一样,在这里专门说说。
一是聘任制。这种算真编制,但编制不跟人,跟着岗位。校方以岗位来制定考核,聘用人员。完不成考核,自然要失去岗位,那编制也就没了。
二是周转池。这也算是真编制,但不是铁饭碗,人员跟编制只是暂时捆绑,短期内可能换岗位也会继续有编制,但一旦离开,编制就收走。
三是报备员额制。这种编制根子上也是政府下指标的,但不算事业编。管理原则是「控制总量」「事业待遇」「实名管理」。有合同,合同期内待遇有保障,也要接受考核,根据结果来看是否续聘。
跟报备员额制类似的,还有一种备案制,有些医院在施行。
现在很多医院效益好,人手不够,编制又一时半会儿下不来。于是自己在内部弄备案编制,在单位内部等同于真编制,但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畴。这种情况一般承诺是不影响晋升,在退休前能拿到编制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编制只有本单位才认,出了大门就没人认可了。
所以,千万不要一看到「有编制」就失去理智,一定睁大双眼,看真切了。
图片来源:网络
陷阱无处不在
在科研职业化的今天,大多数人搞科研还是为混口饭吃,谈钱是必要的。何况这里面的坑一点不比编制少。
01 先说薪水
划重点,不管面谈的时候多愉快,承诺得有多好,只要合同里没有写明具体数字,一律不算数。别忘了,最终解释权在用人单位。
以常用的字眼「年薪」为例。30 万不算少,就算扣税,到手也很可观。但如果包括五险一金、住房补贴、租房补贴、交通补贴、餐补,甚至地方上给的人才补贴,加在一起再扣税,那就真不多了。
有些钱作为绩效年底发,有些甚至要拖到服务期满才发,几番折腾下来,每个月到手不超过 1 万 —— 甚至更低 ……
图片来源:知乎
还别抱怨,有更低的。同级别的高校岗位,差别非常大。这跟地域和高校自身实力都有关系,极端一些的,哪怕拿了事业编,最后还是踩在国家标准的 「低保线」上。
所以,收入这块,签字前多看看合同,权衡一下自己能承担多大风险,死也要做个明白鬼。
02 再说说离职赔偿
凡事要给自己留后路,入职的时候,不能老惦记着自己能拿多少,还得看看辞职和被辞退要赔多少。
自己辞职要赔钱,这个多少还能理解,被辞退也要赔钱?
有网友知乎曝光了某高校的教职工服务期管理规定,其中明确指出,服务期未满的离职,包括解聘,对应着也需要支付经济补偿费。五大块加起来,入职一年就离职的话,要赔 100 多万。
图片来源:网络
惊不惊喜,意不意外。难怪有网友吐槽说:入职前是人才,入职后是人质!
03 还有人才补贴
最重要的一点,别光看数字,要看怎么发。
大方的,是一次性打款还不扣税,这肯定是最得民心的;有的先给一半,剩下的按照时间分开发;分开发也分不同情况,分几年发,按年还是按月到账;最操蛋的是跟考核和绩效挂钩,究竟能拿多少,天知道!
税款也有门道,税前还是税后是最根本的;如果要扣税,是按照什么比例;是按月扣税,还是工资里全年扣。
安家费是现在很多人才引进政策的大头。有的就是个空头支票,不论多少,只有买房能用,等于自己还得贴进去一大笔。
签约的时候,一定要放弃幻想,那些有范围的金额,特别是跨度很大的,比如什么 20-80 万之类,一律按照最低来理解。
04 至于科研启动金,打折的就更多了
以主流操作来看,一次性直接到账的几乎没有了 —— 世风日下啊!基本都是按比例配套其他项目,有的高校对项目级别还有要求,搞不好就一分钱拿不到。
好一点的能打个白条,至少还有个盼头,有的地方就只能靠自己了。反正科研是高校教师安身立命的硬件,科研搞不好,其他免谈。
入职之前问明白!
千万不要怕麻烦,这都是跟自己最直接的利益相关。
千万不要面皮薄,人事本来就负责解释和固定这些谈好的事情。
有不少学子怕给人家添麻烦,天真地以为高校人事部门制定的聘用合同是制式的,大家都一样。NO!NO!!NO!!!
图片来源:网络
合同每年不同,每个人也不同,多句话少句话的情况很多,就这一两句话,往往决定了主动权在谁手里。
博士入职高校的坑还有很多,真要细说下来,估计能写本小册子。
现在的大环境不好,就业难。在僧多粥少又是买方市场的当前,咱们更需要尽最大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。
哪怕全是坑,咱也得擦亮眼睛,别被坑得太惨。
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、实验方法、选品推荐等服务,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,覆盖PCR、细胞实验、蛋白研究、神经科学、肿瘤免疫、基因编辑、外泌体、类器官等领域,定期分享实验干货、文献解读等活动。
添加实验菌企微,回复【】中的序号,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~
【2401】论文写作干货资料(100 页)
【2402】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(60 页)
【2403】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(20000+ 期刊目录)
【2404】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
【2405】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
【2406】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
【2407】细胞培养手册
【2408】蛋白纯化实验手册
【2501】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
【2502】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
【2503】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
【2504】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
【2505】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(2025 年最新版)
【2506】期刊影响因子(2025 年最新版)
【2507】130 种实验室常用试剂配制方法(附全套资料)
【2508】常见信号通路
【2509】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大全
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